同性戀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就像社會性別一樣,是做出來的?性別腳色,是由於生物因子造成的不得不然,還是人為建構出來的?
我認為,所有的性別議題應該都有其生物演化上的根源,例如男女不平等可能源自古早農業發展時就定型的社會結構,女人因為勞力的不足只得負擔生產之類的活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情況。女性在社會場域常遭受不必要的性挑逗,與男性的生物學設計大有關係,天擇要求男性該用最小的代價產生最多的後代,因而男人各個精蟲衝腦,然而女性因為養育一個子女就已負擔沉重,所以不會 招蜂引蝶。廁所男女的原因可以自羅馬時代末期的浴場文化得到啟示:基督教教士們認為羅馬浴場男女混浴導致性濫交,間接造成國家崩亡,男女分別上廁所也是同樣概念,避免不必要的性誘惑。
然而,這樣的生物決定論是有危險的,時不時就會被扣上假演化之名行父權之實的大帽子。然而,我認為社會學觀點也不是他們(女性主義者)自以為的那樣理性。難道現在多元性別的觀點,不是在後現代哲學思潮(多元、去中心化)以及產業轉型(不再以勞力為工作重點)的蓬勃發展之下,才逐漸佔據主流的觀點嗎?先進前衛的多元性別運動家可能會批判以前的生理女性或是性傾向為同性的人們,受到社會結構的壓迫,但他們可有想到他們能如此興奮而驕傲地站上講台,也是因為社會結構有利於他們的緣故?
我並不是反對多元性別這樣的概念,只是覺得這些只是因應社會變遷自然而然生發的新思潮,並不代表是絕對的真理,哪天人類產業或哲學發生重大變遷時,說不准我們會有全新的性別概念。西方人總是受基督教思想影響,追求形而上的真理,我要用蘇東坡的話說: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末消長也。當然,我是支持多元性別的概念的,而這也只是因為我的生長環境與社會文化薰陶我後,必然的結果。
GROWING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登山
退出服務性社團,沒有參加系學會,沒有進實驗室,沒有當甚麼總召,沒有加熱音吉他愛杏。我在登山社,是在逃避甚麼,還是積極地擁抱了甚麼?
汗水匯聚在前額、鬢角,涓涓流過鼻翼,積累在你尖俏的下巴,隨著粗重的喘息、搖晃的步伐,點滴在來時的路上。你或許會懷疑自己為什麼要把自己扔到荒郊野外,而不在柔軟的床上享受溫暖舒適的周末,那是因為你總能在挺拔高山、潺潺溪水、啾啾鳥鳴中體會近似的永恆,得到某種變與不變間的啟示。
汗水匯聚在前額、鬢角,涓涓流過鼻翼,積累在你尖俏的下巴,隨著粗重的喘息、搖晃的步伐,點滴在來時的路上。你或許會懷疑自己為什麼要把自己扔到荒郊野外,而不在柔軟的床上享受溫暖舒適的周末,那是因為你總能在挺拔高山、潺潺溪水、啾啾鳥鳴中體會近似的永恆,得到某種變與不變間的啟示。
多少文學作品主題不外追尋「存在」二字,人類痛苦的詰問,或許可以在深山中得到解答。有人說,擁抱山林是避世、是厭世,是在自然裡隨著登高一步一步脫去纏累,脫去人際的羈絆,單單餘下純粹的自我在廣大的荒野遊蕩,藉風的嘆息,雨的歌唱與自己對話,在鐵杉林間逡巡自己的定位。然而,狂風驟雨之際,To be or not to be,是要登頂還是下撤,隊上七八雙眼睛殷切地望著你,To be or not to be,無論如何,你總不能滿足每一個人的心,抉擇總是要做,存在的焦慮,森森跟隨你一輩子。
再者,人怎麼可能孤獨地越過千山萬嶺?陡峭岩壁,缺那一臂之力,何能領略巔峰美景?湍湍急流,少那高強先鋒隻身泳渡溪水,怎能踏上對岸安全的道路?暖暖營火邊,若是少了伙伴相應唱和,談什麼溫暖?說甚麼閒情逸致?眾樂樂始終多一份感動,登山可以興可以觀,更可以、更必須群。
當然,人到了最後,總是只剩下自己的。尤其在千仞絕壁,命懸雙手兩腳,細碎小石滾落聲,彷若索命的喪鐘嗡嗡迴盪你胸膛,你的每一根肌肉繃緊著,它們各個清楚,每一次收縮與拉伸都牽動著整體的生命;險峻山路上,天為蓋地為床,蟲聲唧唧,蛙聲一片,兩三點星空、七八個青天,雨聲淅瀝淅瀝的,雷聲轟隆轟隆,遠山朦朧朦朧,窸窣窸窣生物晃過,渺小的你盪在洪荒之中,你知道,人與禽獸之異者,幾希而已。
辯解了一大堆,我想我的確是因為無法處理人際間複雜的應對,才加入登山社的吧!至於我的同伴們,我不知道他們加入登山社的心情是如何,我邀請他們也寫下他們為甚麼加入登山社。
2016年6月24日 星期五
量子力學與後現代思潮
莫名其妙的怪文章,是我
兩個月前突然想到的點子,放假才有時間把它寫下來。然而…
P.S.剛剛谷哥了一下,發現1996年有一個物理學家叫蘇卡爾,已經想到了一模一樣的事,他寫的論文還引發了大西洋兩岸人文與科學兩大哲學體系的大型論戰,原來我自以為很酷的想法,早就有人專文寫出來了,真是難過。
P.S.S. @mil chen 說她寫碩士論文的時候,想破頭想出來的新點子,一上網查,早就有別人想出一樣的idea。
P.S.S.S.這是一篇直覺式的短文,若有疏漏懇請海涵。
量子力學與後現代思潮
所謂的後現代在我的理解就是異質性、多元化以及拒絕絕對單一的真理。例如音樂,鼓勵地方性、民族性,鼓勵抽離既有的古典樂形式,鼓勵開創傳統之外的合聲原理;例如繪畫與雕塑,時常以意義不明的幾何圖案組合,或是以前所未見的素材媒合,藝術品的創造與欣賞沒有單一的、絕對的標準;例如政治,鼓勵原住民重新定義自己的民族,鼓勵人民重新追尋鄉土,鼓勵全世界勇敢的多元化,不在意絕對的單一種族,尊重每一種語言、每一個小國、每一個弱勢的民族;例如性別,LGBTQXXXXXXX,鼓勵接受每一個人不同的性取向,性別光譜與性別薑餅人,性別沒有一定的形式,端看每一個個體不一樣的呈現形式;例如哲學的解構主義對恆定意義的分解。
有人說,科學革命以來,自然科學理性的、邏輯性的語言霸凌了人文科學的多種價值關懷,科學所提示的絕對的真理構築了一種形上學的氛圍,使人們相信世界上總有絕對的真理等待我們追尋,而忽略了人文科學的多元本質,後現代思潮正是人文學者對這樣的氣氛做的反擊。然而我相信正是自然科學的劇烈變革,才導致後現代主義洶湧的思潮。
量子力學宣稱一切我們原本相信的物理定律,都只是一種機率分布,例如電子散射,一顆電子通過干涉隙縫時,他理所當然地只會呈現粒子的特性,在接收幕上打出一個點;然而,當無數個粒子通過干涉隙縫的時候,電子們竟然出現了波的特性,在接收幕上每個電子的位置絲毫不差的呈現了干涉橫紋,正所謂波粒二項性;這樣的分布,提示了粒子的運動是依據一種冥冥中的機率分布,此所謂機率波。機率波跟我們平常熟悉的水波不同,所謂機率波為粒子分布的機率對粒子所在位置所繪製的函數圖形,剛好像是波。又測不準原理告訴我們當我們完全測量到一個粒子的動量時,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他精確的位置,當兩者要同時測量時,我們便永遠不可能同時清楚的知道一個粒子精確地動量及位置。又相對論以我的粗淺了解,所有的人都在一個慣性座標系,看到別的物體在運動的速度都只是相對速度,無法確知它的絕對速度,你或許不太理解,總之就是根據研究宇宙沒有一個絕對靜止的原點,因此我們沒有一個不動的參考點,因此所有對物理運動的觀察都是在慣性座標系中,因此我們永遠無法確知一個物體絕對的速度。但是,這樣的量子力學跟後現代思潮,有什麼關係呢?
就拿多元性別議題來說吧,性別的分布,不就跟量子機率分布很像嗎,跟亂度那邊的粒子分配?每一個性別都存在一點分布,我們不能說這些性別不存在或是錯誤,只是它們存在的機率小了一點。綜觀前段所言之量子力學觀念,無不隱含了後現代思潮的沒有絕對單一的真理及多元化與異質性的精神。又量子力學是二十世紀初開始發展,剛剛好與後現代思潮開始發展的時間相合。思想與發展時代如此符合,讓我不禁懷疑,後現代主義思潮的發展與量子力學的新生,是否有緊密的關聯。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女性與明清文學-拍攝影片的心得
這學期沒有像上學期的那幾篇精彩的報告,頂多只有到8X分,沒有9X分得厲害。
女性與明清文學-拍攝影片的心得
微電影的完成,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劇本構思、影片拍攝、與幕後剪輯。三者之中,劇本構思就好像一場精采的實驗背後簡潔的方程式,具體而微的呈現了一部電影的動機、過程與目的,將作者(們)心中所思所想纖毫無差的呈現。而影片拍攝與幕後剪輯,可以說只是劇本構思之後的投石漣漪,緩緩飄盪向已知的終點,沒有什麼驚異的變化,循著該當的物理定律,到達預定的彼岸。因此,欲分析一部微電影,該當先分析他的劇本。以下的心得報告,將首先分析我們的劇本創作過程,以及此劇本跟其他同樣精采的影片的比較。
為了能盡情發揮我們的創意,我們選擇了歷史上撲朔迷離的陳圓圓生平作為我們的電影主軸,利用其與吳三桂、李自成等男人難解的情感關係及其所處的混亂的時代大加編寫屬於我們自己的歷史,再加入神魔與輪迴轉世等奇幻元素,而成了一齣嘻笑有之,情感深度亦有之的史詩之作。我們的創作過程,或許可以說是直覺式的,甚至帶了一點戲謔,看來或許不能稱作史詩之作,充其量只是一場娛樂性高的鬧劇,同分析孝莊皇后與凱薩琳大帝的人生掙扎、步步驚心作者的創作歷程的女性主體論、護理系女同學所說的女性不應該依靠男性過活該闖出自己的一片天,還有王熙鳳周旋丈夫與尤二姐最後失敗的故事相比,似乎難登大雅之堂。然仔細觀察,我們的作品雖然沒有直接說理,但在隱隱約約之中,透過劇情的脈動,也同樣可以看出我們對女性該有的行動的價值觀。
孝莊與凱薩琳的影片,帶我們認識了女性同樣擁有齊家治國的能立;護理系影片傳達女性可以不需要男人而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王熙鳳與步步驚心還有本組都是要表達女人可以勇敢追愛,不用管他人眼光。總而言之,這幾部影片的核心概念都是──女性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想要做甚麼就可以做甚麼,無論在愛情或事業裡面。為甚麼我們的影片不約而同都傳達了相同的訊息呢?大概就如國哲學家傅柯所說,特意強調的事物,往往是最被禁制的事物。因為我們的心目中潛意識都認為女性是被壓迫、被抑制的弱勢族群,所以我們拍攝的影片才強調女性要自己打出一片天。然而,女性為弱勢族群,是事實嗎?
在我的生活環境裡,這不是事實。陽明醫學系裡各大活動,主導的都是女性。宿營總召,女性;男女交往誰先主動,女性(有幾對啦哈哈);共同筆記負責人,女性;登山社社員,大部分是女性;園遊會總召,一半是女性;單車遠遊,大部分參與者,女性;醫學之夜總導演,四女二男;還有許許多多不可勝數的例子。當代的女性,至少在陽明醫學系是勇敢的、積極的、高效率的、能力高超的、不需要倚靠男性的。男性與他們相比,真如懶散的公獅子,雄壯威武,卻無一用。她們已經達成了連續劇,或是我們課程中大家所暗示的,積極進取的女性形象。然而,為什麼已經達成的目標,還需要透過影片再一次強調呢?
因為社會的氛圍相信的還是那一套女性需要保護。例如在討論課上,當被問到選擇伴侶時,好幾個醫學系男性表示他們不會選擇醫學系女性當他們的配偶,因為那樣帶給這些男性的壓力太大了,有這麼厲害的伴侶。而事實上,這幾部影片裡面最強調女性自主的影片如護理系組和步步驚心組,正好就是由純女性組別拍攝出來的;而由男性主導的組別拍攝出來的影片,如孝莊凱薩琳組、王熙鳳組和我們陳圓圓組,我必須承認,女性自主的色彩在影片中就沒有那麼刻意被強調。所以我們可以歸結出一個小結論,就是男性的潛意識中還是認為女性不應該那麼突前,而女性感應到這樣的壓力,因而在影片中激勵自己要突破這樣的枷鎖。而反映在現實面上,如上段所述的男女的行動也證明我的觀察為真。
另外一個由影片透露出來的潛意識形態,則為我們的男女情愛觀點,這經由胡曉真老師的提點,我才驚訝的發現我們不約而同地都從劇情中傳達了相同的愛情價值觀。不論是我們陳圓圓組,或是王熙鳳或步步驚心組,只要談到愛情,我們都一致認為女性應當要專一的愛著同一個男人。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社會氛圍、傳統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有多麼劇烈。在做這些為電影時,因為平常課業的繁忙、社團活動的密集,使我們在構思劇本時無法安安靜靜長久的思考,因此呈現出來的作品往往就代表著我們的直覺,而這樣的直覺,就是我們對女性愛情的潛在價值。尤其王熙鳳和陳圓圓兩組男性導演執導的影片,都傳達了女性要勇敢追求一位男性青睞的故事,且是單一男性的青睞。
這學期我選修的英文課主題剛好也是在探討多元性別。有一個美好的早晨,就是那種晶亮的陽光灑落在青青草地上的那種,我的英文老師突然對我說,Alex, you are definitely a sexist. WHAT a
serious accusation!我當時以為我不是。然而這一篇報告分析下來,我發現我是,而顯然的,大部分男性都是。我的影片呈現出來的,不就是封建的思想──女性應該要專一的等著男性嗎?雖然我們的劇本讓女主角主動地追求男性了,跟古代相比還是邁進了一大步,但是還是呈現了那種高富帥男性非禮了一位小家碧玉,然後小家碧玉死心塌地跟著男主角的噁心肥皂劇劇情。我的潛意識就是這樣男性沙文主義,真是令人難過。
我想,這一次以拍攝微電影為形式的期末報告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不同的人心中的所思所想。胡老師說,做研究就是要由小見大,由這次的期末報告,我確實從各組的劇本中,觀察到了許許多多的性別現象,每個人心中的性別倫理方程式,清晰地透過影片劇情呈現我們面前。
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台灣社會經濟史 期末心得
台灣社會經濟史
期末心得
期中以後,我們的課程圍繞在戰後台灣經濟轉型、華僑國族認同、土地改革以及轉型正義上,總歸來說,都是圍繞在國民政府時期的國民黨施政上,且隱隱約約透著民族概念的影子。
國民黨在最近的選舉兵敗如山倒,不論是總統大選、立法委員選舉和地方選舉,無不慘慘敗給民進黨。人民,特別是年輕一代,普遍痛恨國民黨背後陰暗的歷史、龐大骯髒的黨產和親中的政策,馬英九更是被全國人民痛罵弄權、無能。
蔣公銅像被拔除、唾棄,政治人物大聲疾呼我們需要自己的文化,文化,文化!我們要找回本土的草根文化,要重視我們跟日本的連結,珍惜每一個日治(日據)時期留下來的古蹟,我們要台獨,台獨,台獨!
民族主義是一個奇妙的東西。他能夠鞏固一個國家的勢力,也能夠拆散一個健壯的國家,所以,他經常被拿來當作政治人物操縱人民的工具。應該說,民族主義一直都是政客的工具。拿破崙利用民族主義帶領法蘭西征服大半的歐洲,而希特勒,更不用說了,這都是民族主義促進國家團結進而蓬勃發展的例子;而台灣的藍綠,操縱省籍情結,竄改歷史教綱,正是民族主義動搖國家根本的血淋淋的例子。
我們從民進黨的一言一行來觀察,他們確確實實只是在玩弄民族主義而已。就拿WHA出席的我國名稱來說吧,前幾年國民黨以中華台北名義出席是賣台,今年民進黨以中華台北名義出席就無傷大雅,哼,自打嘴巴;民進黨覺得日本是台灣今世最大的恩人?誰沒有閱讀過吳濁流的無花果?誰不知道日本對我們是多麼的壞?當人民對現況不滿,經常都會將過去美化,然後瞻仰,而忘記過去的痛苦,就好像中唐的詩人不斷的懷念玄宗,卻忘了就是玄宗把唐朝拉下頂峰。民進黨正是利用民族主義鼓動人民的情緒,進而鬥倒國民黨,選上總統。
在古中國,民族主義的面貌是模糊的。在古人的眼中,蠻夷只是中國化程度較低的人類,然而,只要他們願意乖乖臣服,並且安分地在自己土地生活著,普遍來說,兩造是不會有甚麼大衝突的。但另一方面,明清的漢回衝突和西南奢節女頭頭的故事都告訴我們,人類不需要明明白白的民族主義,我們心中的生物本能就會讓我們區別彼此,而奮力爭取同類的福祉。
我們必須要在這樣的輪迴不斷的衝突嗎?多少的文學作品告訴我們,百姓只想要安居樂業,什麼民族定位、忠孝節義,其實我們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我們只需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1945年,聯合國以這樣的宗旨成立了,但到了當代,安全理事會也只是強國的白手套,透過之而能攫取自身的利益。國族認同,說難聽一點,都是狗屁,是國家利益才對。甚麼時候人類能突破先天生物本能的枷鎖,破除你我之間的隔閡,朝同一個方向努力?
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老化的期末報告
先寫近況。
成績比上學期差了點,大概退了20-30名吧。是因為玩得更兇了嗎?應該也只有兇一點點。應該是對讀書的態度鬆懈了吧。上學期剛上大學,還兢兢業業地維持了一下成績。這學期對自己放鬆了。
聲明,這篇報告對父母的評論的是為了效果,才寫得那麼重,請相關人士不要太在意。
(連續寫了五個半小時,將近四千字,外加查資料,真是累啊!但是這禮拜還沒結束)
系上好多人文筆都好美,力齊、力維,和一些女生。我都開始懷疑我自己了。
成績比上學期差了點,大概退了20-30名吧。是因為玩得更兇了嗎?應該也只有兇一點點。應該是對讀書的態度鬆懈了吧。上學期剛上大學,還兢兢業業地維持了一下成績。這學期對自己放鬆了。
聲明,這篇報告對父母的評論的是為了效果,才寫得那麼重,請相關人士不要太在意。
(連續寫了五個半小時,將近四千字,外加查資料,真是累啊!但是這禮拜還沒結束)
系上好多人文筆都好美,力齊、力維,和一些女生。我都開始懷疑我自己了。
超高齡社會的樣貌
-陳亮恭老師演講摘要與心得
(一)
演講摘要
甲、 老化現象普世皆有
觀察十六世紀以來的平均餘命,從35歲以近乎指數曲線的方式成長到85歲;又觀察自十九世紀以來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越靠近現代,平均餘命統計數據的四分位距越來越小。
由以上兩個事實我們可以知道:近代以來,我們的平均死亡年齡以很快的速率成長著,而且這樣的現象在全世界的差異不大。
乙、 台灣老化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首先觀察世界人瑞地圖,台灣與世界各高度發展國家平起平坐,每十萬人中有十三人,日本、法國、西班牙等只比我們多三倍弱的人瑞,美國每十萬人中也只有十七人;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台灣人口老化速度,也就是老年人口從百分之七成長到百分之十四所需的時間,只需要二十四年,比許多國家都要短。
由以上兩點可以得知,台灣不論是在老人的數量上,還是人口老化的速度上,都可以說是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多的。
丙、 解決台灣快速老化、超高老年人口比例的可能解決方法
i.
獎勵生育-緩不濟急
我國老化問題已經無法透過生育政策扭轉,觀察平均一位母親生育子女數,德國老早就以高額育兒津貼,瑞典早就以妥善育兒制度將子女數維持在一定水準,反觀台灣還沒有任何妥善的生育計畫,平均生育子女數已經直直下落小於一,就算現在開始改變,也緩不濟急,且難以將數據提升到瑞典傲人的1.9。
ii.
鼓勵移民-難以取得成效
鄰國如日本、南韓同樣需要移民,台灣的經濟環境比不過這兩個國家;且台灣對移民的友善程度跟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也不高,我們的移民只佔總人偶的百分之零點零二,其他移民風氣興盛的國家移民人口比例動輒超過零點七,我們根本不是對手。
綜合以上兩點,台灣不適合朝向吸引移民做努力。
丁、 讓老人不老
i.
老人為何稱老
老人為老是因為年齡大幅增加之下,人的健康狀態會急遽的滑落,因此雖然社會上高齡人口眾多,他們的健康狀況並不佳,因此社會便要付出極大資源來照顧這些老人。透過比較實際平均餘命及健康平均餘命,我們便能清楚的看出此現象。
ii.
如何不老
透過失能預防,也就是醫療照護及健康生活這兩個方法,維持老人的身體、心智、感官功能的正常。失能預防有三大主軸,分別是中年至終老「持續整合健康生活」、「以失能預防為主的高齡醫療」、「還有以善終為目的的生命晚期規劃」。
持續整合健康生活可以是運動、飲食、認知增強訓練、或社會參與等等;高齡醫療則有急性醫療、機構/社區長期照護、及社區照護三大主軸;生命晚期規劃部分,台灣推行的安寧晚期照護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六
戊、 老人不老>驚人的新興消費市場、新興勞力來源
根據數據,人的消費能力一生大致相同,不因年齡增長而減少;另外,嬰兒潮世代的長者普遍握有大部分財富,且大都有不錯的教育背景
而關於台灣的老年勞動狀況,實際情形是這樣子的:台灣人傾向於未達法定退休年齡便退休,享受生活(且早退程度較其他國家嚴重許多),因此我們的高齡勞動參與率普遍低於世界其他經濟發展較佳的國家
根據以上四點,陳亮恭老師認為這些閒置的老年經濟力量應該加以利用,他提出我們應該將生產著眼於老人的需求,大吃老人這塊新興大餅;另外,應鼓勵這些未老的老人繼續工作,因為這不僅僅解決了社會福利支出負擔沉重及勞力不足的問題,研究也顯示有工作的老人更快樂、更健康。所以,現在世界各國最常採用來鼓勵老人工作的方法,就是延後退休年齡。
(二)
演講心得
陳亮恭老師本場演講對人口老化問題提出的的分析十分精闢,自現象陳述、現有解決方案分析,到提出自己認為的台灣社會新明路,無不絲絲入扣,邏輯井嚴。然而,就我個人意見而言,老師對台灣老化現象的介紹,及獎勵生育、鼓勵移民之所以不可行的論點,引證豐富,雖看來是實實在在、無懈可擊,實在無法透過這兩種方法在短期內改善台灣的老化問題;但亮恭老師所鼓吹的維持、提升老人的知能,以使老人有工作能力,維持消費能力,然後為社會注入一股新的經濟動能,進而解決社會福利負擔沉重、青壯勞力短缺的問題,的做法,是否適當、是否可行,我卻不能完全同意。
事實上,延後法定退休年齡以「榨乾」老人生命最後幾年,來維持國家濟動能這樣個做法,早就已經被熱烈討論。從老師提出的數據來看,這甚至是世界已開發國家解決人口老化的萬靈丹,且看老師上課ppt提供的數據,澳洲、英國、美國、德國、法國等已開發國家,無不將法定退休年齡向後延後二到五年不等,來維持國家的經濟穩定,而韓國日本的人民,甚至自行工作到遠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年紀。2015年12月的一篇新聞指出,台灣的匯率守門人-央行總裁彭淮南,同樣提出台灣應延後法定退休年齡,以提升因勞動投入減弱而成長趨緩的GDP年增率;同年六月,時任行政院長毛治國推出的高齡政策白皮書同樣建議台灣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甚至,台灣政府有在研議延後老年人年金請領年齡。這樣的做法,據衛福部長蔣丙煌的說法,除了可以解決人口老化帶來的勞力短缺問題,年長者繼續工作也能協助年輕人經驗傳承;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工作的老人失智的風險比較低。
不過,延後退休年齡一直是一個充滿爭議的社會議題。反對者認為,高齡工作者會排擠年輕人工作的權利,以下節錄一位年輕人的評語「一群老頭占著茅坑不拉屎,都不退休,你叫底下的年輕人怎麼上場?」;且持續聘請高齡工作者,某馬來西亞公司表示,將會讓辭退生產力不佳的員工難上加難,這是因為這些企業普遍認為高齡勞工的工作表現不佳,若留聘會使的年輕員工可以偷懶;最後經常引人爭議的是,有人質疑高齡者的身體狀態是否適合繼續工作。
現在,讓我們來一項一項分析延後退休年齡以解決超高齡社會的利與弊,融合我個人的想法,得出我個人對於陳亮恭老師提出的建議的個人見解。首先,我們可以把各項優缺點歸結為兩個大點,第一,高齡勞工是否會排擠年輕人的工作機會;第二,高齡勞工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繼續工作。第一點的「排擠」若要成立,必須是在高齡工作者缺乏工作能力的情況下,才會成立,否則如果每個老人都向高年級實習生的勞勃狄尼諾一般學習意願高強,腦筋聰明伶俐,高齡工作者只會成為年輕人的良性競爭者,甚至,高齡工作者還可以扮演官員口中的「經驗傳承者」。所以第一點的質疑其實和第二點緊緊相連,到底,高齡勞工適合工作嗎?
根據老師的演講,以現在的醫療技術、社會資源,只要我們能妥善的執行失能預防,我們便能讓老人維持健康的餘命,並成為優良的勞工,一勞永逸的解決老年年金造成的國家財政負擔及勞力短缺問題。然而,以我的個人經驗來說,我的父親為六十二歲,母親為五十六歲,離法定退休年齡分別還有三年及九年之遙,卻早在好幾年前他們的身體狀況開始下滑,也早在好幾年前他們就經常說他們是時候該退休了(題外話,要不是我還在念大學,他們或許就真的退休了)。要我殘酷的說,我的爸媽留在職場上,他們已經沒有足夠的體力為經濟社會生產更多的價值(報告效果,請別在意@@)。我的媽媽的脊椎、膝蓋關節、視力經常出問題;我的爸爸從三四十歲跟我打羽毛球到現在六十多歲,我可以明顯感受到他近幾年體力大幅下滑。難道他們沒有透過工作來維持自己的知能嗎?難道他們沒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嗎?有,他們都有,只是,人就是無法避免的老了,能力就是無可避免的下降了。現在科技讓人可以活的長長久久,但就如老師所說,他們的健康餘命並沒有實際餘命那麼長,更如周成功老師所言,科技讓我們活的長久,但也把老年才會出現的問題顯現了出來。老人學畫畫、學語言等修養心性的活動都是可以的,但是在工作場合的能力,我卻置疑。
或許有人會說,看看我自己提出的數據,日韓老人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多年還在工作,為什麼我們做不到?事實上,根據公布台灣高齡政策白皮書的官員指出,日韓高齡勞參率高,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地生活物價高,很多人在退休前沒有存夠錢,只好在退休後繼續兼職,台灣情況未必跟日韓一樣。或許有人會說俾斯麥在十九世紀末平均餘命45歲的時候就把法定退休年齡定為65歲,多麼大膽,多麼高瞻遠矚,到了現代果然成為現實,但我會說,就我觀察父母的經驗,人類確實在五十歲左右就開始老化,關節、脊椎、眼睛、體能,壯年後期的工作,常常只是為了照顧兒女的不得不然。
為了解決我的質疑,亮恭老師在演講接近末段處提出透過失能預防讓老人不老的構想,我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個理想似乎有點過於理想化,或許真的能有健康的老人,但這些老人真的能作的或許只是志工服務或觀念宣導之類的服務,要達到彭淮南、毛治國和世界各國希望的提升GDP,恐怕十分困難。而且,要是我們的科技真的能讓高齡者維持年輕時的知能,必定是在投入大量的醫療技術和社會資源之後,而這樣的政策豈不是只是將延後退休年齡省下來的福利支出和多出來的高齡勞工產值拿來發展知能提升系統?如此根本沒有為社會解決負擔。
總而言之,我認為亮恭老師本場演講非常的精彩且清晰易懂,使我有機會深入的思考超高齡社會可能面對的經濟問題。然而,對於老師所提出的藉由失能預防,維持高齡者的工作能力,以解決的現有的社經問題這個問題,我抱持相當大的期待,卻也對於現有環境能否執行這個理想,懷有合理的懷疑。
(三)
參考資料
甲、 陳亮恭老師演講ppt
乙、 蘋果即時新聞-提升經濟 彭淮南:延後退休年齡
丙、 聯合新聞網-毛揆:研議延長退休年齡
丁、 中時電子報-人口老化 亞洲多國立法延後退休年齡
戊、 Yahoo奇摩-Y民調延後年金請領年齡63%反對
己、 MBA智庫百科-延遲退休
庚、 明報加東網-觀點與角度:延遲退休年齡
辛、 蘋果即時新聞-公務員65歲退休 反對聲大 難實行 全體升職難 新人入職更難
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期中考月結束
滿腔的感情,提起筆卻什麼也寫不出來。
醫學系
今天上了醫院中的醫學人文,又被問到為甚麼要念醫學系。激起了我不少的回憶。
我當時是說醫學系處於人文與科學之間,是一門藝術,可以不用關在學術的象牙塔裏面苦心孤詣的鑽研一門學問,又可以時常與人接觸。
所以我高中的時候瘋狂的努力念書想要考上醫學系,瘋狂到直到現在心理都還有一些變態。
對輸贏過於執著。每件事都想要做到最好。在醫學系成績頂多到前三分之一,有時候會有點害怕,有點自卑。不過那是有時候。
上了陽明,跟許多人聊天以後,發現我比許多人的狀態好多了。
例如他會在JOHN CENA事件之後為了化學成績流淚、發火;他會為了退出服務隊而擔心其他人認為他總是半途而廢;她害怕成績下滑以後其他人瞧不起他;她害怕她沒有其他專長只有成績可以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他說還是改不了事情一多就容易焦慮的個性,也許是完美主義作祟,每件事都想做到最好,但有限的時間不允許;他修了七個通識,一共24學分,抱怨自己實在太累,而有人比他學分更多;他同時參加了好幾個社團;他接了總召又選了那門課參加了幾個社團;他說他拿捏不到健康生活與考試分數的平衡;
北醫的姊姊說你們參加那麼多社團不會甚麼都做不好嗎?我只參加一個社團。台大或其他人很多學校只參加一個或兩個社團,有些人甚至沒有參加社團。陽明醫學系是變態,它們才是常態。
導生組討論園遊會沒有人願意出聲;球賽總是沒有人加油,偌大的醫學系比不上四十人的物治、醫放加油團,醫學系是不是沒有向心力?這是系太大的問題還是人心的問題?
醫學系的學生是不是有強迫症?他們真的快樂嗎?為甚麼一定要把自己填滿呢?我想他們是快樂的,他們會同時叫苦連天同時把每件事都做得很好然後再發文向大家道歉對不起我甚麼都沒做好。
橡皮筋繃得太緊是會斷的。以後醫療環境那麼緊繃,把這些人送進去當醫生真的是好事嗎?
這些人懂不懂得享受人生?
我只有二十學分,偶爾騎單車爬山聽音樂會看電影別人會笑說你怎麼那麼閒,就是要有閒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為甚麼為了自己忙碌會被質疑?人本來就是為了自己而活,況且我在這些事的同時經常也會幫助別人給別人啟發或是被別人啟發。
真的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人,應該是不太會抱怨自己好累或在意自己的成果吧。
一直以來我幾乎都是冠軍,我受不了別人的仰望,我進了雄中憑著努力再次拔的班級頭籌,全校前20。進了陽明我終於感受到夢寐以求的Normal,有時候會覺得不安,但大多數時間我是滿意這個現狀的。上了大學父母不再叮嚀我的課業因為我已經達到我的目標,我終於感受到存在主義所說的存在的痛苦,人無依憑的活在這世上,逃避自由,害怕選擇的後果。但通常我是滿意現在的情況的。我快樂的踢球爬山學法文,我喜歡我能掌握自己的生活。想到去年跟黃昱潔說我是個很認真的人她竟然噗哧一笑,我一直想脫離書呆子的形象顯然到了陽明終於成功了。小學老師聽到我考上陽明醫學系說她其實很驚訝,她說我以前看起來沒那麼會讀書。
校長盃如火如荼,我們總共進了七球(其中一球佑承踢了個世界高的吊球,我一個箭步衝上前去,在球落下的瞬間我肚子望前一頂漂亮的停下這顆球,接下來在球掉到地面上的瞬間右腳順勢往前一撥,GOAL,連我自己都覺得這球難度高有專業水準自己都覺得自己帥,然而系上還是沒幾個人知道),其中兩球是我進的,另外三球是我助攻的,我做了許多漂亮的截球,我在這個球隊的地位應該是無庸置疑的。我找到當家後衛黃柏凱,最強突破邊鋒米田,超強射手陳佑承,而我跟宇唐是絕佳的中場,笠丞是很棒的守門員,這樣的陣型是我去年不能想像的,而團隊達成的成果我真的好開心。我好希望大家都能愛上踢足球,都能自動自發地來為醫學系爭光,可是大家總是那麼忙碌,好在我們漂亮的贏了幾場球激起了大家的興趣,我感覺到我們幾個男生對校長盃足球越來越有熱忱了。我好希望我們能打敗醫放進入四強,我好希望有女生看到我練球的成果,半年來,雖然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但是我已經不是新生盃的那個小遜咖了。我真的好希望有人來加油,雖然說這樣又是在渴望別人的肯定,但Ranieri英超冠軍萊斯特城的教練說足球本來就是一場SHOW。
看著家祥去年發的新生盃冠亞賽心得,那樣的悸動還停留在我心中,那樣的失落,那樣的感動,那樣的想要變強的激動。真的好希望下禮拜三能擊敗醫放系進四強。
原來日記是很好寫的,不要想太多,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就好了。
訂閱:
文章 (Atom)